深圳低碳城低碳項目展示。 低碳是深圳未來發展的一個關鍵詞。
  第二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昨舉辦 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總裁直言——
  深圳是我國首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地區之一 ,也是我國啟動碳交易的首個試點城市。深圳的碳交易市場,一直肩負著我國探索建立全國性碳市場並提供可貴經驗的重要責任。
  昨日是全國低碳日,第二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在深圳龍崗坪地國際低碳城舉辦,來自全球近50個國家和地區低碳城市的官員、國際組織機構代表、著名國際企業代表、深圳綠色低碳企業代表、知名學者共同“論劍低碳”。
  “敢為人先”的深圳在低碳城市建設和碳交易試點改革方面有哪些成績?深圳碳交易啟動一年將滿,深圳碳市場是否初步形成?在開拓新的碳交易領域中,深圳還需要如何的披荊斬棘?這些問題,均成為論壇智庫討論的熱點。
  文/記者餘琴、阮元元、陳振華
  圖/記者軒慧
  深圳成為全國交易量最大的碳市場
  在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過程當中,深圳率先在中國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成為全國交易量最大的碳市場,一年來,參與交易的單位目前的碳排放量下降了11%。
  成績:
  碳市場成交超38萬噸
  昨日,《深圳碳排放交易體系一周年(中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論壇期間同期發佈。記者從報告中看到,截至2014年5月30日,深圳碳市場共成交超38萬噸,總成交額2744萬元,占全國成交額19%。
  2013年,深圳碳交易體系635家工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基期(起始期)下降了370萬噸,下降率約為11%,超額完成了城市“十二五”年均碳強度下降要求。
  報告認為,從啟動一年的碳市場運行情況看,深圳碳交易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是成功的。深圳在保持經濟穩步增長的同時,實現了碳強度下降和碳排放減少的目標,提升了企業和社會的減排意識。
  不過,雖然深圳碳市場已經邁上軌道,但如何在客服較小市場規模帶來的限制,如何增強市場活躍程度,如何在二級市場上進行進一步著力和創新機制、服務等方面,仍然充滿挑戰。
  特點:
  準入點低 市場“小而美”
  作為中國首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深圳碳市場覆蓋635家工業行業和197棟大型公共建築物,並計劃逐步將公共交通排放納入管控範圍,擴大體系覆蓋範圍。因此,昨日在多個論壇場合,深圳的碳交易市場被戲稱“小而美”。
  原來,按照國際經驗,多數的碳市場所在地區都有電力、鋼鐵、石化等高能耗和高排放的重工業企業,碳市場管控行業範圍理當優先納入。然而,深圳的第二產業以高新技術、物流、金融和文化產業為主,且第三產業比重最大,不能照搬國外經驗。
  因此,為保障市場規模和活躍度,深圳市除了納入26個製造業外,還納入了建築物和交通部門,最終形成了結構性碳排放交易體系。
  同時,深圳碳排放管控的“門檻”也不得不因此降低。據悉,任意一年碳排放量達到3000噸二氧化碳當量以上的深圳企業必須履行碳排放控制義務,這個“準入”標準相對於全國其他試點,是相當低的。國內其他試點的門檻都在1萬噸碳排放量以上,最大的為湖北試點的6萬噸標煤。
  挑戰:
  企業不重視 “賣碳”不易
  深圳碳交易所自去年6月18日啟動以來,作為全國首個嘗螃蟹的“勇者”,其運行情況一直備受關註。“我們就像碳市場的農夫。”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總裁陳海鷗對記者表示:“2013年6月18日碳交易市場開業後,一個半月沒有一筆交易,一直到8月6日,第二筆交易終於發生,我們很開心。”如今,履約馬上到來,陳海鷗對企業是否能夠履約表示“壓力大”、“非常憂心”。
  昨日的報告數據顯示,自去年6月18日至今年4月30日以來,近11個月期間總成交量為271628噸,總交易額超1900萬元,總成交筆數1328筆。
  這一年的發展,讓陳海鷗發現不少問題。“老實說,碳交易在企業管理層級中地位太低了,很多企業也並不重視。我們收取企業會員費,還老被投訴,舉步維艱。”面對困境,陳海鷗表示,今年最重要的是要“確保履約”,同時也會與政府合作,在企業里進行碳交易體系的宣傳與推廣。
  未來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將如何發展?據陳海鷗透露,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剛與世界銀行簽約,共同進行低碳金融產品的創新。陳海鷗說:“倘若下一階段真要建立期貨市場,那是更大的挑戰。”
  建議:
  建立多層次碳交易市場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常務副院長郭萬達用“高興並憂愁著”來形容對深圳碳排放市場的觀察感受。“高興是因為,沒想到深圳這麼快就建立起交易所,政府效率十分高。而憂愁在於,企業能否理解配合,到時候能否真正履約呢?我比較擔心這個。”
  在郭萬達看來,目前碳排放交易市場已經打開,只能繼續往前走,而不能往後退。針對目前碳排放市場政府起主導作用的現狀,郭萬達認為最好讓政府和市場相結合,“‘十三五’規劃,能不能加快建立碳市場?把加快建立碳交易市場也寫進去就更好了。”
  而針對目前碳交易市場規模小、流動性不足的現狀,郭萬達認為要建立多層次的碳交易市場,以促進發展。最後,郭萬達建議要多進行碳市場的創新,“多與金融機構合作,多進行產品開發創新,搞活碳市場。”
  精彩建言
  深圳既是我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也是我國首家上線交易的碳素交易試點,許多做法具有典型示範性。希望深圳市繼續發揮“深圳速度”和“敢為人先”的精神,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在實現低碳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
  去年,深圳在中國率先啟動碳排放權的交易,邁出了用市場機制促進低碳發展的步伐。深圳已經成為中國交易量最大的碳市場,GDP能耗、水耗最低的一個城市。城市的綠色覆蓋率等多項生態指標均居中國乃至世界城市的前列。
  ——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
  “以人為本”是低碳生態城的靈魂,因為城市的低碳是由住在城市裡面的人所決定的。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
  深圳碳市場價格
  穩定在60~90元/噸
  碳交易不是直接交易二氧化碳,而是交易二氧化碳排放權。通過這種碳交易,能夠在總體上有效地控制碳排放量,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是深圳試點的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其允許的交易參與人包括交易會員和通過經紀會員開戶的投資機構或自然人,目前允許的交易方式為現貨交易、電子競價和大宗交易。
  自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交易啟動後,深圳碳市場價格穩步上升,現階段基本穩定在人民幣60~90元/噸。
  深圳碳交易體系
  實行年度履約制度
  深圳碳交易體系實行年度履約制度,2013年為第一個履約期。管控單位需要2014年6月30日之前,通過註冊登記簿系統向主管部門提交與其2013年年度實際碳排放量相等的配額或核證自願減排量,以完成碳排放履約義務。  (原標題:“賣碳”不容易 履約有壓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80wasff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