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本報評論員 付勤
  《舌尖上的中國2》明日(18日)即將開播。這檔節目2012年首播結束之後,關於它的傳播和討論一直沒有結束。沒有明星助陣、沒有曲折情節,沒有宣傳炒作,一部關於飲食文化的紀錄片,將中國人的一蔬一飯娓娓道來,就出人意料地火了。在百度搜索中輸入其關鍵詞,搜索結果達1850萬個。
  一段藕中的汗水和辛勞,一塊豆腐中的智慧與巧思,一棵春筍里的泥土芬芳,一截火腿里的時間味道……最平常的食材,配合最平常的百姓生活,中國人的生存狀態、傳統文化、風土人情,種種關於文化與情感的意象,都通過人與食物之間的關係來展開。這不僅是舌尖上的中國,更是一種舌尖上的家園之思:“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糧食是神聖的。它背後蘊含著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那些勤勞朴實的勞動人民,山水唱和的農耕文明,傳承了先輩智慧與經驗的美味結晶,中國人最平實質朴的生活期許與處世之道,都能在觀眾心中引發深深的共鳴。作為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舌尖上的中國》大獲成功,不是因為它展現了令人垂涎的美味及其製作過程,而是因為它用一碗米飯或一個饅頭,用最平實最接地氣的方式,承載並輸出了一種核心價值觀。
  今天我們時常談到文化創新,文化創新的前提是文化守護。只有守住文化之根,我們才找到了文化的源頭,挖掘其巨大的潛能。真正的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承,不在廟堂之上,而在日常生活之中。在這樣一個快餐時代,在工業流水線和規模化生產逐步代替了傳統手工業的時代,在這樣一個食品安全問題屢屢爆發的時代,依然有很多東西是我們必須堅守的源頭。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中國文化的炊煙,縷縷不絕數千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勤勞、善良、堅韌、誠實、節儉等美德並沒有過時,熱愛生活、熱愛家園、熱愛自然都是我們貫穿始終的追求。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並非空洞抽象的概念,而是蘊含於社會生活的種種細節里,體現在老百姓的日常點滴里;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需要通過人格化、形象化、具體化的具象形式,才能讓人們在實踐中去感知、去領悟。只有真正貼近生活,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才能真正體現自身的文化價值,實現中國形象的文化解讀。在一蔬一飯間,潤物無聲地傳遞屬於我們的核心價值觀。
  (原標題:一蔬一飯間的核心價值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80wasff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